当互联网不再快速增长时,寄希望于新生一代

July 7, 2016 Source: 蓝湖资本 Author: 胡磊

年初写了一篇博客说国内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正在耗尽。看来,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挑战。6月初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发布的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的几项数据非常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经历5年的高速增长后,全球智能手机持有量几近20亿台。但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几乎不再增长。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0%,而去年这个数据是28%。

与此同时,行业巨头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垄断能力正与日俱增。全球平均每部手机安装了33个app,但用户日常使用只有12个,每天80%的使用时间是花费在Facebook、WhatsApp、Chrome上。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的消费互联网市场,没有再和两三年前一样有成批的激动人心的产品出现。而新产品的增长,几乎无一例外地在社交网络和视频媒体上,有独特而高效的营销获客手段,搜索引擎的作用被逐渐弱化。

这几组数据,对当下大量出海的app也很有启发意义:1) 务必找一个智能机出货量还在快速增长的市场,时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 2) 必须学会善用Facebook / Youtube等营销渠道; 3) 纯粹的流量/工具型产品,长期在用户使用时长占比也容易被挤压。必须在获取用户后,快速找到独特的内容,给自己找到一席之地。

然而这样的现实却并不意味着新机会的消失。

各个国家都会经历整个经济体从快速增长到缓慢增长的过程,只是在国内我们习惯了在高速增长的增量市场寻找机会。事实上,类似美国这样经济和人口增速都较慢的经济体,有大量的案例启发我们怎么在一个低速增长的存量市场里面找创新机会。

例如在美国,即便在相对发展平稳的零售行业,在过去的100年,竟然每10年就会有四五个零售商或品牌脱颖而出。

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一代人成长的环境、社会价值体系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略有不同。最终这种不同会体现在对商品和渠道的消费诉求上。18-30岁的年轻消费者是带动消费/零售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这引发了美国的零售业过去一百年中每隔十年就会有一批品牌出现,而这样的机会在中国也同样存在。

中国代际变迁的市场机遇究竟有多大?

引用最近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一篇报告,即使中国的实际GDP增速进一步放缓至5.5%(低于官方预期),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仍将扩大约一半,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18-30岁的年轻人口将占全部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的年消费增长率为14%——是“上一代人”(35岁以上)的两倍。到2020年,年轻一代在消费总额当中的占比将由目前的45%增至53%。这些年轻消费者大多成长在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财富不断扩张的时代。他们没有经历过上一代人记忆中的经济紧缩和困难时期。这使得他们的消费意愿更加强烈。

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年轻人就是所谓的屌丝经济。事实上,简单的通过渠道渗透做低阶城市消费者的生意,都已经碰到的巨大的挑战。从服饰类的美邦、动向、百丽(门店数高峰期达到5000以上,曾经的经营利器变成了巨大的包袱),到泡面、啤酒这些快消品类,最近两年都碰到了增长的瓶颈。这一方面反映了年轻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偏好;另一方面,90后人口数量递减(而啤酒、泡面这类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往往不会随着收入上升而线性递增)也导致了依靠人流量的产品品类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相反,深入认知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做针对他们的高质量、有差异化的产品,更为关键。下图是BCG调研对年轻人消费痛点的总结。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消费者越年轻,期望值就越高。

这给了创业者、投资人无尽的想象空间,抓住时代的变化,投资于下一代的年轻人(和他们的衣食住行)看来是永恒的主题。恰巧,蓝湖资本也将迎来第一个90后投资经理,从90后的视角去看待这个变化的市场又会遇到怎样的惊喜?这也算我们为迎接这一激动人心的投资机遇做的一点准备。

Follow us on Wechat

蓝湖资本微信公众号